华庆|心灵,生存,爱,死亡......解脱

时间:2020-02-03 10:30:02来源:自在FUN艺术生活馆

华庆

1962年出生于安徽省淮北市 1981年毕业于安徽省艺术学校 198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上世纪80年代最早进入圆明园的第一代画家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历史见证者

- 关于华庆 -

本文一共分为三部分:

01 “华庆的艺术观点” 02 “黄笃和华庆的对话” 03 “是视觉,还是视觉背后的奥义?”

01

“华庆的艺术观点”

艺术家应该是单纯和明个敏感的,可以把自己的目光,自己的思考,对应物,参照物,关注在人的最终的:心灵,生存,爱,死亡,与环境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解脱等等的主题上。

《智能时代》 油画 130cm*110cm

《小丑》 布面丙烯 50cm*60cm

虽然艺术家不可能准确的找到标准答案,但艺术家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自己的感觉,用独有的语言形式向世人展示自己接近这个遥远主题的脉路。因为艺术家可以体悟,感受和传达来自天地宇宙深处的信息,并用绘画或别的形式表达出来,传播给更多的人。

《鸟人》 布面丙烯 45cm*40cm 2019年

在现实生活中,艺术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展示社会的浮光掠影,也可以用画笔去探索接近人类的初源。

《时间是我们的朋友(2)》 油画 100cm*100cm

艺术家不能只是沉迷于浮华,夸张和表面的宣泄,也不应该只是注重日常生活的点滴片断的摄取,而应该对生命,人的感情,人道精神,大部分可以唤起我们与生俱来的原始力量的事物形象投入更大的生命能量。

《规则环绕》 布面油画 110cm*130cm 2019年

应该用自己的真诚,反思人类现存的文明,科学,宗教等等。用最直接最原始的思维和与之相应的形式,展现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悲天悯人。

《虚拟和现实(1)》 布面油画 110cm*130cm 2019年

艺术的过程就是艺术家思想的过程,答案在此已不重要,我们在这样的思考和表达中,用我们的作品无可争辩的证明---------我们存在并艺术地生活过了。

《虚拟和现实(3)》 布面油画 100cm*100cm 2019年

创造一个故事,一个世界,与之相伴,共渡此生。

《虚拟和现实(2)》 布面油画 100cm*100cm 2019年

02

“黄笃和华庆的对话”

关于“大猩猩和E=MC2”的对话

很多朋友看了华庆的作品一定会有以下这些问题,让我们看看著名艺术批评家黄笃和华庆的对话吧??

黄:我发现你在绘画中思考采取更为隐喻化的方法,你画大猩猩不是刻意要表现它的自然特征,而是从猩猩形象中折射出对人类的反思。通过对一个物种的主观刻画,反射出人对它的态度。或者更具体地说通过它的目光,反射出人对事物或对象的态度,那么,你为什么会选择猩猩作为绘画表象的对象呢?

《对话》 布面油画 160cm*145cm 2019年

华:就像你刚才所说的物种。我画猩猩也可以说是一个拟人化,所谓的以景寄情,通过绘画形象来表达我的感受。但我感兴趣的是“之间”的关系,猩猩与人很像,但它又不是人;如斑马,它不是一个平常的马;还有鸵鸟,它不是一个会飞的鸟。当然后面我画一些关于人的理性东西,表现人动物性的存在,背景部分会融入一些数学符号或哲人的语言以及一些解剖图。这些都在表明动物的自然状态和人的理性之间关系。

黄:你的画中用了一些西语词语E=MC2,它是什么意思呢?

华:这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能量=质量×光速的平方》 布面丙烯 25cm*30cm 2019年

黄:你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猩猩组合在一起,它们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

华:可以上升到一个理性和感性的东西。E=MC2时说出一个很客观的真理,而画面的主体形象代表一个不确定的和感性的东西,暗示人到底有没有理性?它无非就包含了这样一个暗示,这里只是把人的理性与动物性进行了暗示性的对比。

《探索》 布面油画 160cm*145cm 2019年

黄: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画猩猩的?

华:2005年。

黄:你为什么用红色,红色有什么寓意吗?

华:首先是视觉上有较强烈的冲击力,另外也符合我的爱好。若要说它背后的寓意,那可能需要看画的人来思考,其实有些艺术不是当时显现的,要过若干年才能显现出当时的意义吧!

黄:还有,你为什么把你的绘画分为三类:一类是“神啊”;第二类是“思想者”;第三类是“人的奥义书”。这种区分跟你的绘画理念又有什么关系?

《梦蝶》 丙烯 50cm*50cm 2019年 1版

华:可以说是艺术风格的演变,然后事后做一些归类,但不是特别的泾渭分明。从大的范围来看还是关于“人”这个主题。像“神啊”这部分有些宗教的色彩;“思想者”则偏向于个人的内心思考;“人的奥义书”表现人本源的问题。

《和解》 布面油画 110cm*330cm 2019年

华:在 我的画中,有很多思考中的猩猩形象。我的一种想象就是,这些是未来的人类,它们有我们人类的思维,又有我们所没有的力量、生命力。 而它们在思考,是思想者。 在画面中这倒更像回忆,回忆他们当初的时代、进化的当初,即我们当下;回忆这个时代的智慧、思想、科技和文明。也是我们的积累,造就未来他们的样子。对于未来,不能只有一种想象:飞船在天上飞,高楼大厦、机器人。未来为什么不能是长满漂亮毛皮的人,赤身裸体奔跑在原野上……

03

是视觉,还是视觉背后的奥义?

我们看到了一个个 类人猿 模样的形象,他们有着人猿宽阔的头颅和健壮的身材,但却 闪烁着人类智性的目光 。他们无论是蹲坐还是行走或者奔跑,背景总是出现诸如牛顿力学公式、人权宣言手稿或者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符号等等片断。

这些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贡献的理论经典,与类人猿的形象相伴,烘托出这种 类人猿形象的寓言性 。

也就是说,在自己的绘画中将类人猿作为主要表现物件,看似离经叛道,出人意料, 实则为一种借物寓意、托物咏言的手法 。这种寓言手法以单一种类的动物类人猿为物件,排除了以往绘画通过景物的安排来 增加绘画的叙事性 。

但是,这样排除叙事性并没有削弱画面形象的感染力,因为艺术家 通过大胆地使用富有表现性的红色颜料堆、挤、刮和擦,来突兀出类人猿茁实健壮的形象,绘画性极强 。

没有选择人本身作为对象,而是选择与人最为相近的猿人作为对象,华庆有意识地穿过芸芸众生所谓当下的物质化的文明世界, 把自己创作的视点对焦在人类的远古起源,对焦在人类文明馄饨未开的创世纪时代 。

这显然 是试图克服东西方文化发展进程之不同造成各自艺术走向之差异的矛盾性,进而追本溯源,探求人类文明之初的共同性,再以此来 反观当代中外社会文明 进步的现状及其面对的危机 。

类人猿形象成为华庆绘画的主要对象,这看似一种视觉形象的倒退, 实际上是以回溯的方式揭示了人类发展中的所谓“文明”、“进步”和“哲学”还有“思想”等等理性概念和说教理义对人的规范和制约 。它促使人们不得不思考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困境:人类文明的高度发达,一方面使人类从随欲而动、茹毛饮血的动物上升到在理性控制之下真正文明的人类社会水平,另一方面却因为这种一味的理性支配下的求新、求快而适得其反地导致了不同国家、种族、阶级之间相互残杀水平的升级,也就 是说,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如今却因为不加控制地滥用而给文明的人类自身带来灾难性的恶果 。

动物不再是以往那种温顺可爱的配角了,动物有其自己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就像华庆笔下的类人猿,你可以说它是动物,但你也可以说它是人类,毋宁说, 他是一种混合体 ,他堂堂皇皇地出现在画面上,他有 喜怒哀乐 ,也有 肢体语言 , 他被华庆所塑造,也反过来塑造了华庆和我们观众 ,使我们 意识到动物性身体交流的重要性 ,而不单单是以理性意识为重。

由此可见,类人猿的形象对于华庆而言,是一种承载着 “广阔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类长远进程历史的深层”诸多信息的奥义书 。他不厌其烦地反复描绘红色类人猿,试图借助于这种远古的人与动物的同一体,来反思当代的世俗化现实生活,并且在其中寄托自己对周围转瞬即逝、日渐隔膜的事与人的评判。对于我们观众来说,面对这些巨大、剽悍的类人猿形象, 就仿佛近距离地聆听久违了的神秘玄奥的教义 ,它发自远古,却又近在咫尺,触发我们思考,更能够激起我们身体的感觉, 因为这种形象与我们自己实在太有相似之处了 。在这种形象面前,什么具体可辨的民族身份、国家特征和地域性符号,都显得过于具体和多于了。

《梦蝶》 丙烯 50cm*50cm 2019年 1版

《梦蝶》 丙烯 50cm*60cm 2019年 1版

《梦蝶》 布面丙烯 50cm*50cm 2019年

个展

2018年 华庆作品展 NANMAN ART 新加坡 2018年 华庆新作 今格艺术中心 北京 2016年 “出路”侨福芳草地聚艺堂画廊 北京 中国 2016年 “趣”华庆作品展中画廊北京 中国 2015年 “人的奥义书”第二回展——华庆个展 杨国际艺术中心798 北京 中国 2013年 “人的十二个面貌”——2013华庆作品展 亚洲艺术中心 台北 2012年 “人?物”——2012华庆新作展 北京798亚洲艺术中心 中国 2011年 “命理”——华庆艺术作品展 亚洲艺术中心 北京798 中国 2010年 “思维”华庆个展,Megumi Ogita画廊 东京 日本 2009年 “华庆作品展”,Opera 画廊 香港 2008年 “人的奥义书”——华庆2008 亚洲艺术中心 北京798 2004年 华庆台湾风情油画展 名冠艺术中心 新竹 台湾 1999年 华庆台湾风景作品展 北庄艺术中心 永和 台湾 1991年 华庆个展Grafck Kolitiv 画廊 贝尔格莱德 南斯拉夫 1991年 华庆作品展 Studio Galerije Forum画廊 萨格勒布 克罗地亚 1991年 SKC画廊 卢布尔亚那 斯洛文尼亚 1987年 北京美术家协会画廊 北京音乐厅 北京 中国

联展

2019年 HARBOUR ARTFAIR 香港 2018年 深圳艺术博览会提名展 2018年 境现当代视角下的文化历史与传统波恩德国 2017年 第11届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 地球创造力及可持续性 2017年 巴黎大皇室 艺术财富沙龙 2017年 后东方学 中国主题 当代绘画作品展 巴黎 法国 2016年 中国意大利双年展 北京 中国 2014年 中国意大利双年展 意大利 都灵市 意大利 2013年 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 平行展中国独立项目“文化 精神 生成”威尼斯 意大利 2012年 艺术北京博览会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2年 “时差”——2012中德文化交流展汉诺威 德国 2008年 Bridge ArtFair 博览会 纽约 美国 2008年 Blue Dot Asia 博览会 首尔 韩国 2008年 “china NowNow2”阿姆斯特丹艺术博览会 阿姆斯特丹 荷兰 2008年 “Crossroads”,opera 画廊 新加坡 2007年 “天行健——中国当代艺术前沿展”亚洲艺术中心 北京 中国 2007年 “世事而非”斗山艺术中心 亚洲艺术中心 首尔 韩国 2006年 “移动的社会主义” 798时态空间 北京中国 2006年 “红星 红星 红星”九人展 红星画廊 北京中国 2006年 “欲动”,朱紀瞻美术馆 上海 中国 2006年 “自由行”奥莎美术馆 香港 中国 1998年 北京艺术博览会 北京中国 1993年 Ljubljana国际版画双年展 卢布尔亚那斯洛文尼亚 1989年 亚非学院艺术中心 维也纳 奥地利 1989年 大阪国际艺术双年展 大阪 日本

获奖

1991 Roqaska Salatina 国际艺术优秀奖 斯洛文尼亚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