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终身学习文化艺术体验基地
刘海粟美术馆体验站点“艺术社区在上海:案例与论坛”展览配套活动
由刘海粟美术馆主办的“艺术社区在上海:案例与论坛”项目于2020年8月8日在刘海粟美术馆启动,首发以上海为重点,回顾以往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研究和形成的具体实践,从当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角度对此工作的推进,以一系列“艺术社区”案例为对象,包括近几年来在上海的社区美术馆项目、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专业学术的互动项目、文化志愿者与社会的合作,以及城乡社区微更新和各方创意理念等所形成的相关案例研究为背景,为建构“艺术社区理论”提出新的思考。
项目中八个论坛议题也通过一般原理讨论与实务分析而滚动展开,它由每一个论坛大议题根据不同的实际状况而延伸出各种小分支研讨。
艺术社区在上海主题论坛之五“艺术角:高境社区展”学术论坛
论坛主题
公共文化政策与管理的当下性:
创新及文化法维度的立法
论坛概述
“体制理论”伴随着1970年代对前卫艺术的研究而成为了重要的批评理论,它打破了以往的艺术本体论而让艺术进入到社会话语系统中,所以艺术也成为了一种被制度所制造而不只是单一的艺术家作品所构成的一部历史。“艺术社区在上海”的第五场论坛议题就是在这样理论发展中的结果,它作为一个更为广泛的跨学科,不但艺术家的创作需要我们去讨论,而且艺术的功能及其艺术家身份也需要在法律保障和促进的层面上加以讨论。本次论坛虽然在美术馆举办,但它不但通过艺术的展览和策划讨论了艺术社区的重要性,而且将更为广泛地讨论其背后的公共政策和公共行政直到立法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如何才获得的问题。
1
文化政策研究:
跨学科的进入路径与研究视野
方华
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副教授
2
作为重点领域立法的文化立法
李清伟
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
上海市法学会文化产业法治研究小组组长
3
艺术法的兴起与架构
葛伟军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
论坛信息
/ 时 间 /
2020年11月5日(周四)
19:00-21:00
/ 地 点/
刘海粟美术馆B1报告厅
(延安西路1609号)
/ 主办单位 /
刘海粟美术馆上海市宝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 媒体支持/
新华网
/论坛流程/
第一部分 主题演讲
/ 论坛主持/
王南溟
(批评家、社区枢纽站创始人)
/论坛嘉宾 /
方 华
(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副教授)
李清伟
(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
葛伟军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第二部分 圆桌讨论
/ 圆桌主持 /
王南溟
(批评家、社区枢纽站创始人)
/圆桌嘉宾 /
张 冉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杨燕娜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文化处副处长)
王玺昌
(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主任)
直播参与方式
扫描以下二维码观看直播
/ 现场参与人数/
50人
/现场报名通道/
请点击“阅读原文”进行预约
我们会通过“我的预约”发布预约审核结果
当天扫描二维码参加活动
请大家密切关注“我的预约”!
名额有限,约满即止
每人仅限预约一次
请于当天活动开始前15分钟前往活动地点,
活动当天名额保留30分钟,逾期作废。
刘海粟美术馆将保留活动的最终解释
“艺术社区在上海:案例与论坛”项目的八大主题论坛
社区与社工艺术家身份:一种艺术生态与一种社会互动
公共文化政策与管理的当下性:创新及文化法维度的立法
新美术馆学与艺术社区:中国艺术管理的动态领域
社工策展人与社区设计师:两个专业的对话
更多展览及论坛信息,请持续关注“刘海粟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观展小贴士
/ 开放时间 /
9:00AM-17:00PM
(每周二至周日,16:00PM开始停止入场)
※ 实行限流措施。馆内瞬时接待量不超过100人
请观众们合理安排参观时间,避免集中入馆。
/ 地 址/
刘海粟美术馆
(延安西路1609号)
/ 目前开放展览/
“百年上海设计”展
(本馆3号展厅)
”艺术社区在上海:案例与论坛“系列工作坊成果展
(本馆4号展厅)
印说海粟——刘海粟用印研究展
(本馆5号展厅)
文字证源——刘海粟书法研究展
(本馆6号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