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立后的六十年里,苏州国画院在继承吴门画派笔墨传统基础之上,尊重艺术规律,着意创新,追求和表现中国画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组织推出各项展览活动,开展交流活动,得到了国内外美术界、理论界权威人士的充分好评。梳理苏州国画院建院六十周年以来的历程,画院画家们所创作出的优秀作品以及参与的一系列艺术事件,既承载着苏州国画院淳厚的历史,又见证了建设小康社会以来的变迁和进步。接下来我们将连续介绍苏州国画院建院六十周年以来的创作成果,用28位专职画师的优秀作品,连接苏州国画院的历史与现状,并期待年轻一代画家能够遵循苏州国画院“德厚艺精”的院训,延续吴门画派注重学术、精研笔墨的传承,开创新的未来。
冯豪
冯豪,1955年出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苏州国画院专职画师。
虚静宽厚·万象生花
——冯豪
天地大美,在于生命的灿烂,在于盎然的春意,在于宇宙间生生不息的活力。艺术的使命则在于宣泄如浩瀚宇宙一样涌动的生命精神。
“澄怀味象”,“迁想妙得”,即在对生命意象的探索与发现中,能充分体味出那一种无处不在的生命意蕴, 把握住“宇宙里最幽深、 最玄远, 却又弥纶万物的生命本体”。当然,自然就是大生机,其蓬勃之生气,盎然充盈于世界万象。《诗经》曰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即体现了生命各得其所的意义。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而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则推进了更深一层的含义。郁郁黄花, 无非般若, 清风皓月, 生香活态,一一流露出了宇宙尘寰间的生命奥秘。
冯豪 太湖岸边是家乡 180cmx180cm
中国山水画可溯源到魏晋时期, 距今已有五千年历史。作为表现空间节奏的生命艺术形式之一,其之蕴藏,尤见“浩渺”。钟繇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这种流淌着的美是势、是线、是力,是一种富有生命意义的艺术节奏!画家就是感悟和营造艺术空间的使者,不仅要与自然亲切对话,而且要领略大自然的千变万化,探寻心灵与自然的真情共鸣!凝神遐思,静观自然,神融笔畅,中得心源,乃艺道至理。山之高远,仰望无尽;水之平远,俯瞰无穷,给我们最真切的感受是平淡冲融、缥缈含蓄。于是美感生焉,境界出焉,艺术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妙悟的境界。窥目造化,体悟深刻,“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何其快哉!
诚然,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就是要创造艺术在当代的形式,要从传统的土壤中顽强地生长出来,同时要有自我的个性创造,这样的艺术必然是时代、社会、人类精神最为靓丽的投射。而山水画则更充分表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走近,它带来了心灵和精神层面的愉悦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是一气流荡的整体,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冯豪 大地的祝福 180cmx180cm
尤其重要的是,我们需得拥有一个淡泊虚静、素洁平常的内心世界,需得拥有一种陶冶性灵、提升人格境界的胸襟素养,有了“虚静宽厚”的审美心胸,才能真正深刻、整体、细致地洞察天地万物,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有“胸中廓然无一物”的心境,笔下才能幻化出“万象生花”之妙境。心胸坦荡,精神愉悦,意气风发,遂有画意。纵横有度,巧手妙意,奇峰叠,涉笔成趣。画山,则巍峨壮丽,气象万千,其形耸拔、轩豁、箕踞、盘礴,“俯瞰似临观,仰望若指麾”。画水,则活态玲珑, 瞬息万变,其形深静、汪洋、潺湲、回环,“喷薄犹激射,多泉亦流远”。我觉得,画家就是要将自然山水置于宇宙生命联系的整体中来对待,多去走走,常来看看,融入生活,拥抱自然,细流涓涓,草木欣欣,烟云秀逸,溪谷璀璨,饱游饫看,秉怀达观,美感、情趣、意境,当可漾漾兮而涌溢焉!
冯豪 惠风和畅江南天 180cmx97cm
冯豪 连绵山·和谐天 180cmx97cm
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静也。我一生奋勉与追求的中国画水墨艺术,就是在静谧中悉心寻觅那一种诗意的美,那一种独特意蕴和境界,那一种张扬生命的菩提真谛:情动于衷,复何潋滟,山川绵邈, 美意足矣。取之笔墨的壮阔与苍茫、 蕴藉与秀逸, 或融情潇洒, 或神闲意定,“目不见绢素,手不知笔墨,磊磊落落,杳杳漠漠,莫非吾画”。
冯豪 拂堤杨柳醉春烟 136cmx68cm
冯豪 湖天帆影若白云 136cmx68cm
的确,中国画的审美意象不仅是对山水本身的全新创造,而且还是对心中意象的多元创造,就是要经历多次螺旋飞跃式的审美创造,方可真正蕴怀山川,流眄天地,林泉高致,盎然于心,亦以丹青妙迹,彰显祖国山川之无限风光,道可悉乎!
冯豪 西峰独秀凌云松 136cmx68cm
冯豪 一湖浩淼松林翠 136cmx68cm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庆元坊12号
电话:0512-65225575 0512-65118319